当前位置: 育儿网 >  关爱健康 > 幼儿疾病 > 其它疾病

儿童患猩红热该如何进行护理

本文Tag标签:幼儿疾病  

 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。多见于2~8岁儿童。冬春季发病较多。由于这种细菌含有红疹毒素,所以得病后皮肤出现红疹。

  感染后2~3天出现发烧,数小时后全身皮肤猩红,布满细小红疹,有时如鸡皮样。在皮肤皱折处皮疹密集,同时有咽痛、头痛、口区吐,也可能伴有腹痛,并有全身不适。检查可见患儿咽部红,扁桃腺肿大,有脓性渗出物。舌质鲜红,舌乳头肥大突出如杨梅状,称为杨梅舌。持续2~3天体温下降,皮疹逐渐消退。疹退后皮肤无色素沉着。2周左右可有脱皮。一般多为细屑样,严重病例可有大片脱皮。

  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,可能并发变态反应性疾病,常见的是急性肾小球肾炎,往往发生在猩红热2周以后。轻症只在尿常规化验时发现有少量蛋白和红、白细胞。重症可有水肿、少尿和血尿,也可有血压升高。因此对猩红热患儿在发病2周时,应作尿常规化验,以便早期发现,及时治疗。此外也可并发化脓性损害,多见于体弱儿和幼儿。常见如颈部淋巴结炎,表现为发烧、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、全身不适等。还可发生化脓性中耳炎。

  患儿要隔离以防止传染别人,同时也避免再感染其他疾病,应卧床休息。在发热期间宜给清淡易消化食物,多喝水。热退后可恢复正常饮食。一般患儿不必住院治疗。可用青霉素注射、红霉素口服或其他抗生素治疗。用药后1~2天体温可下降,皮疹消退。这时不可停药,因体内细菌未完全杀灭。一般应治疗5—7天,症状完全消失,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。经过正规足量抗生素治疗7天,无症状体征者可解除隔离。

  儿童集体发生猩红热时,部分小儿可能只表现化脓性扁桃腺炎而没有皮疹,其传染性相同,同样应隔离治疗。同班孩子和其他密切接触者应服预防药,常用复方新诺明,每天0.25~0.5克,连服3天。

还有疑问吗?请留下您的问题,15分钟内回答您!